
毕思林,1965年2月生,山东省章丘市人,2007年3月进入亭南煤业公司工作,201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亭南煤业公司综掘区维修班班长。
表彰情况:
2015年荣获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6年荣获公司“优秀工会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2017年荣获公司“亭煤先锋”
他中等个头,一张“国”字型的脸庞显露出一个中年人憨厚与老实的性格。然而那黑黑的脸庞是饱经风霜、披肝沥胆最好得佐证,那朴实的装束是对工作任劳任怨、一丝不苟真实的真实写照。他就是亭南煤业公司综掘区机修班长毕思林,被工友亲切的称为--老毕。
自2007年3月到亭南煤业公司参加工作以来,毕思林一直从事综掘机维修工作。没有高学历,也没有镀过金,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在综掘区的机修领域却有着绝对的权威性。
综掘机是巷道掘进的主要机械设备,只要综掘机能够正常运转,掘进工作才能够顺利进行。刚到综掘区工作时,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掘机维修技能,老毕下班后都会抽时间学习综掘机的理论知识,不论是自学,还是向别人讨论请教,老毕都认真做好记录。走进老毕的宿舍,就会发现他的床头放着十几本厚厚的笔记本。“这可是老毕的心头肉啊,八九年的心血全部记录在这些本子上了”。只要是和他接触过的人都知道这句话。
老毕是一个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求经”机会的人。当公司或者集团公司组织综掘机维修工培训时,老毕都会第一个报名参加。在培训前,他将自己平时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在培训期间向老师请教。公司每次购进综掘机时,老毕都会提出申请,从综掘机的购置到组装试运转再到井下试用,他都全程参与其中,从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维修技能。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老毕对每一次亲身经历的综掘机维修故障案例,都有着详细的记录。经过不断摸索,老毕总结了一套“四部曲综掘机快速维修法”,通过“听声音、摸温度、看运行、量数据”四个步骤,能够快速判断发生故障的原因,从而使维修时间大大缩短。
就在去年4月份,区队使用的综掘机上井检修,由于检修时间紧任务重,毕思林几乎没吃过一顿安稳饭,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从拆卸油管、销子到大件的起吊,都是他亲自处理。经过了6个日夜的奋战,终于完成了综掘机的地面检修,而且自行检修比外委检修节约了费用20余万元。
老毕就是这样,无论什么时间,只要综掘机出现故障,老毕都是随叫随到。他正在吃饭的时候,只要一个电话,放下正吃着的饭他就往井下赶;有时候凌晨半夜他睡的正香,一个电话爬起来穿上衣服就往井下赶。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敬业呢?”他却说:“井下的生产不等人啊!”
老毕不但自己专心学习,而且还做好传帮带工作。作为1名机修“专家”,他主动与刚到机修班的员工何同亮签订了师徒协议书,向区队立下帮扶军令状。无论是在井下现场,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两人成了形影不离、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每次下井,毕思林都时时留意对何同亮进行指导,讲解设备构造原理,分享多年来的维修经验。在班前班后会上,毕思林采取“一天一提问、一周一测评、一月一考试”的方法,来检测何同亮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现场操作能力。何同亮在工作中,一方面积极向老师虚心请教,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对拆换下来的零件进行研究,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完全投入到了忘我的工作之中。经过师徒的共同努力,何同亮的维修技能提升很快,如今已成为综掘机的维修骨干。
经过平时地细心观察,何同亮发现综掘机履带销子容易磨损需经常更换,而且更换履带销子成本也比较高。为此,何同亮考虑能否用其他材料代替履带销子。经过半个月的实验,终于发现废旧直托辊中轴直径与履带销子相同,于是将废弃直托辊中轴二次加工制成履带销子,变废为宝,每年可节约材料费1.5万元。
常话说得好,尊重是相互的。毕思林不只是靠着精湛的维修技术赢得尊重,而且为人处事儿也得到大家的认可。工作之余,毕思林经常和班组员工在一起拉家常,了解他们关注的热点、疑点、难点,掌握他们的家庭基本情况,熟知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每逢节日用发短信的方式给员工送去祝福,有的家中出现临时性困难,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去年5月份,班组员工王记民的孩子被查出21-三体综合征住院治疗,毕思林得知后每月都为其转个三百五百,让给孩子买点好吃的,“亏了谁,也不能亏了孩子”毕思林经常告诫自己的工友。像这样被老毕帮助的员工不在少数。
今年2月的一天,维修工高晓凯在井下睡觉被他发现,毕思林对其严肃批评教育并上报区队给其交易了250元。柳晓强想不通,干脆休病假班也不上了。老毕就主动到高晓凯家里做思想工作:“井下睡觉容易发生事故,如果你违章成习惯,发生了事故,父母、妻子靠谁照顾,还不到1岁的孩子靠谁抚养?”高晓凯的父母听了很受感动,“毕师傅说得对啊,这样做是对咱有好处,不是看你不顺眼。”高晓凯放下了思想包袱,第二天就去上了班。
在毕思林的带动下,整个机修班的气氛融洽,人际关系良好,班组成员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打造出了一个情同手足、和谐包容、技术精湛的优秀团队,还被公司评为“金牌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