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第二党支部一季度党课
时间:2018年3月25日
地点:机关五楼党委会议室
主持人:赵辉
参加人员:魏怀忠、罗永刚、肖娟丽、程花花、吴霞、逯蕾、杨涛、张琰、李小鹏、李光星、刘云、张志辉、惠东红、刘正祥、司鸿玮、彭磊、常岗、李学鸿、宋家峰、燕军涛、程璐、霍凤梅、孙宝、李宁刚。
党课题目: 如何将“四个伟大”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党课之二十
一、准确把握“四个伟大”的科学内涵
(一)如何理解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伟大斗争的科学内涵,必须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一,伟大斗争不是武装革命和群众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党需要与诸多矛盾开展激烈的斗争,但是此时的斗争绝不是革命年代疾风骤雨式的武装斗争,也不是建国初期大规模的群众斗争,而是始终以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前提、以遵循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为基础的伟大斗争。
第二,伟大斗争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斗争。进行伟大斗争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才能够取得各项斗争的伟大胜利。同时,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斗争形式和斗争方略。
第三,进行伟大斗争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和平与和谐。从国际来讲,我国正面临着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等严峻的斗争形势,但是我们党始终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基本原则和崇高追求。从国内来讲,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着腐败现象、分裂势力等各方的阻力,在与其进行斗争中永远是以维护政治稳定、国家安定为基本原则,一切的斗争都是为了圆满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二)如何理解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党的建设是一项宏伟且复杂的工程。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党中央根据新时代的现实要求,以及对我们党过去五年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及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后,将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进行了完善,把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列入党的建设总要求中,提出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三)如何理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伟大事业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
“两个一百年”是我党实现伟大梦想的两个阶段性目标,它的实现需要全党紧密团结,需要党的科学领导,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感召,需要人民增强“四个自信”,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
二、“四个伟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四个伟大”,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提出的。无论把“四个伟大”分开来看,还是把“四个伟大”作为一个既区别又联系的有机整体来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四个伟大”明确强调了我党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道路,只有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奋勇前进。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正是因为我们走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们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一系列辉煌成就充分证明,我党所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有着光明前景、通往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道路。今天,我们站在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万众一心、所向无敌的磅礴力量,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二)“四个伟大”是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对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就是要在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前提下,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用理论创新的成果引领实践创新,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互动中不断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创造性回答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治国理政提出的新课题,不断进行理论思考、理论概括,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四个伟大”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之一。“四个伟大”对于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共产党应有什么样的担当、中国的国家治理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以及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治国理政等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
(三)“四个伟大”是我党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行动纲领的基本遵循,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四个伟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不止在一个场合强调过“四个伟大”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意义。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这“四个伟大”融会贯通、形成合力,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新时代如何将“四个伟大”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一)牢固树立问题意识抓住主要矛盾,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前进的灯塔。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二)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是党的灵魂。思想路线出问题,就会出大问题,后面的其他事情正确与否都无从谈起。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当前,我们党面临的问题和矛盾错综复杂,科学判断客观实际,必须具备辩证思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四个伟大”是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出并形成的,是从哲学高度进行的思考、从总体上进行的设计,把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展示得十分清晰、十分明确。
(四)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两个一切”“一来一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在工作中,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中获取力量和智慧。协调推进“四个伟大”实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